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促进银行业和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记者问:与西方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率先规范了其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中外政策步骤的差异会对中国的政治和市场产生什么影响?最近有人担心资本流入和资产泡沫可能导致进口通货膨胀。您认为这些担忧是合理的吗?
对此,郭树清表示,新皇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总体呈下降趋势。去年中国经济遭受挫折。第一和第二季度出现了相对急剧的下降,第三和第四季度逐渐恢复正常。与往年相比,年经济增长率显着下降。
郭书清说,欧美发达国家,疫情严重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在强度和后果方面可能还有其他考虑。最终会有一些副作用。现在这些副作用开始出现。
一是金融市场。欧美工业化国家的金融市场处于较高水平,严重偏离了实体经济。郭树清说:“金融市场应该反映实体经济的状况。如果它与实体经济相差太大,就会出现问题,迟早必须适应。因此,我们非常关注金融市场,尤其是即将破裂的外国金融资产泡沫。 ”
其次,在流动性增加之后,由于高度全球化的经济,中国的经济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紧密相连,流入中国的外国资本将大大增加。中国经济仍在复苏中,资产价格极具吸引力,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利率分散比较大,外国资本的流入是不可避免的。
郭树清说:“但到目前为止,范围和速度仍在我们的控制之中。我们仍在研究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一方面,我们鼓励资本成分的跨界流动,另一方面一方面,我们决不能使国内金融市场过强。我们相信,我们会在这项工作中做得很好。”